当留学生开始“卷”考公,有没有什么隐藏优势?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丨如何准备澳洲留学申请

  • 温州 刘陈彬
  • 2021-11-16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丨美国计算机专业

  • 温州 刘陈彬
  • 2021-11-11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丨加拿大留学申请定位解析

  • 温州 刘陈彬
  • 2021-11-07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丨英国服装设计专业申请

  • 温州 温州立思辰留学
  • 2021-11-01 10: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英国中学留学有什么优势?

  • 温州 赵惠
  • 2020-10-27 19:00
查看详情

  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初步统计已突破291万大关,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纪录,相比2019年的138万,报名人数已然翻倍。


  《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中关于海外留学生毕业规划首选,17.73%的留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智联招聘关于留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留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也进一步印证了考公考编确实已经成为了很大一部分留学生的就业追求。

  世界名校留学生都回国“卷”起了考公考编,究竟是学历贬值、还是就业变难,在社交媒体上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今天,就一起看看各地公务员考试对留学生的报考政策吧。

  留学生如何报名公务员考试?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有关报名条件的规定,其中并没有限制留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条款。只要报考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满足其他报名条件即可报名。也就是说,只要留学生是中国国籍,回国后就可以报名公务员考试。


  在报名过程中,或许会遇到留学专业与专业目录所列专业不符的情况,可以在国内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以认证后的专业报名;如果认证专业没有完全对应的专业大类或专业名称,则可以报考相似专业的岗位,但记得报名前电话联系招考单位确认一下。

  在资料审核阶段,留学生除了提供《公告》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材料外,还需要额外出具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所出具的境外学历和学位认证书。一般情况下,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过程需要20个工作日,因此留学生在回国后一定要尽早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完成学历认证。此外,还可能需要驻外使领馆协助提供一些有关的证明材料。


  图源:中留服官网

  各地公务员考试对留学生的政策

  各地国省考

  从整体看,留学生考公基本不受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涉密、保密的敏感单位如国安部、公安局、出入境边检站、移民管理局等存在部分岗位限制留学生报考。如2024年国考招考简章中“国家移民管理局常备力量第一总队”招录岗位中注明“非公派原因曾六个月以上在国(境)外留学、工作、生活的,不得报考”,即自费留学生不得报考该岗位。


  当然,公考中也存在部分单位如外交部、商务部等青睐留学回国人员,如上海市2024年度公务员招考简章中的“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建设规划科一级科员”岗位,在招考备注中写明了“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优先”。


  选调生考试

  定向选调生是指部分省份面向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定向选调一批全日制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其招录岗位往往是省直属、市直属等层级较高的单位,其招考一直以来亦有着强烈的“名校情结”,一般是国内“双一流”高校。但近年来,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对留学生逐渐开放定向选调。

  如在《北京市2024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写明招聘对象包括“2022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取得世界排名前100名国(境)外院校(以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准)学位、最高学历学制1年及以上、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留学回国人员”。


  如在《上海选调生2024年度选调公告》中表示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高校范围参照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办理落户的高校名单”进行试点招录。


  但值得注意,对于国(境)外院校的层次排名划定,各省市标准不一,需要仔细阅读相关公告。

  一年制硕士能不能考公?

  在上海市公示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批录用名单中,有留学背景的应届生达31人,算上非应届生,实际录取的留学生人数应远超这个数量。

  第一批拟录取中的留学生录取单位和学历如下:

  中国香港高校毕业有14人,且全部毕业于QS前100的大学,包括港前三、港理工、港城大;

  英国高校毕业有11人,9人是QS前100的大学;1人毕业于诺丁汉大学;还有一位毕业于伦敦大学,但未标明是联盟内的哪所高校;

  此外,也有毕业于美国、澳洲、新加坡、欧洲的应届生在此名单中,包括康奈尔大学、蒙纳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

  不难看出,以一年制硕士为代表的香港和英国大学共有25名应届毕业生被拟录用,是应届留学生的绝对主力。

  可见,即使是一年制硕士,在考公时也可以正常报名、录取,不存在任何不同。

  留学生考公有哪些优势?

  留学生考公,不仅少有限制,而且还有几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语言优势。

  大部分留学生都考取过雅思或托福成绩,而近几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党群机关/行政机关及下属机构的招聘条件表显示,每年有近百个职位明确表示要求6.5-7.5分的雅思成绩或80-105分的托福成绩。


  而且加上在海外的生活学习经历,英语口语也会比国内的学生更有优势。

  其次,是时间优势。

  公务员考试一直是有严格的年龄限制的,大部分考生在35周岁之后就不能再报名公务员考试了。那么毕业越早,参加公考的机会就越多,此时国外一年制、两年制的硕士项目就显得十分可贵了,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比许多国内硕士生拥有更多考公机会。

  此外,还有应届身份优势。

  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对留学生应届身份认定为“2022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因此留学生回国后及时做好教育部学历认证,毕业后两年内没交社保均属于应届生,相当于比别人多一次应届生机会。

  留学生考公有哪些限制?

  档案调动

  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进入需政审单位,需进行档案调动。确定考公并取得毕业证后,应尽快前往留学生服务中心办理,确保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归入档案,通常需在报名前完成,以免影响后续审核。

  院校排名

  部分公考岗位对留学院校排名有要求,如北京选调生要求软科排名前100的院校。报名前需确认留学院校是否符合要求。

  应届生身份

  许多公考岗位仅接受应届生报考。留学前后即使有Gap或工作经历,仍可视为应届生。但择业期内(通常毕业后2年)不得有工作和社保记录。

  专业匹配

  公考岗位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因国内外专业设置不一致,留学生可能因专业不符而错失机会。报名前需仔细研究岗位要求,确保专业背景匹配。

  哪些专业能助考公一臂之力?

  对留学生而言,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专业认证问题。国内外院校的专业名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公务员招考,对于学历和专业的限制卡得非常严格!

  财会类

  专业细分:会计/审计、统计学、财务管理、税收学等。

  招录部门:税务局、发改委、中央办公厅、海事局、铁路公安、审计局统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室、银行等。


  管理类

  专业细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

  招录部门:工商管理局、统计局、公共事业管理中心、政府公共政策部门、城管局等。


  法学类

  专业细分:各类法学。

  招录部门:公安局、发改委、检察院、法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铁路公安局、长江航运公安局等。

  由于需要招录大量法学类专业人才,负责涉法、法律法规、行政诉讼等相关工作。每年需求量巨大,甚至供不应求。学法的同学只要过了法考,基本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体制内。


  计算机类

  专业细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

  招录部门:政府、档案局、网信办、公安局、税务局、通信管理局等。


  新闻传播类

  专业细分:新闻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与传播等。

  招录部门:外文局、外交部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海事局、税务局、公安局、银保监会、气象局、知识产权局、文物局、邮政管理局等。


  除了以上五大常见考公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也在各大招考简章中常被提起。

  与之相对的,工程、生物学、舞蹈学、考古学等专业,招考比较少,基本只能报三不限岗位。如果目标明确留学回来就是要进体制内的,建议避开这些专业。

  整体来说,以留学生身份考公,是有较多优势与机会的,而且留学生归国,还可以享受各种福利政策,留学的福利可不仅仅是眼前的提升哦!

留学活动报名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